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言传身教为树人-访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何景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6-27 [来源]: [浏览次数]:

     充满艺术感的发型,幽默的谈吐,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无限的亲切感,这是笔者初见艺术设计学院何景浩时的第一印象。自2009年9月入职以来,在他的辅导和指导下,艺术设计学院先后有74名学生考上了研究生。他带领学生团队参加国内外比赛并多次获奖,尤其是今年3月份所带领的团队,一举获得IF奖,开创了学校国际赛事的零突破。对这些荣誉,何景浩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他的主张与原则:老师强并不是真的强,学生强才是真的强。

 漫漫教学路

     成功之路,始于责任。最初,艺术设计学院缺少考研指导老师,加上手绘这一薄弱科目,许多学生对考研没有信心,考研问题一直困扰着艺术设计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何景浩带领学生专攻手绘。但是他发现,制约同学们考研成功的因素不单单是手绘,择校的疑惑、心里因素、身体素质都有很大影响。“有的同学报考的学校没有选择好或者没有选对方向,就算很努力,考起来也不会很容易;有的同学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地跟着身边的人考研,主动性不够。”何景浩说。 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何景浩用“保守”的方式激励教育,“如果他们平常画的有70%,那我就说他们只有50%。因为平时的水平在考试的压力下本来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我不能让他们骄傲起来,要压着他们,才能让他们稳中求进。”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何景浩还经常带着他的学生进行跑步锻炼。从学校足球场到绕龙子湖沿线,每一处都见证过他们的足迹。 何景浩注意到每个学生手绘的擅长点,并鼓励他们多在这方面练习,培养优势。他还根据学生不同的考研需求,给他们提供明确的考研目标,坚定其考研的决心。 “他讲课幽默风趣,不限于ppt和课本,注重课堂氛围的建设。课堂上,他采取小组相互评比打分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他也经常与我们互动,交换思想。上何老师的课总有一种时间过得很快的感觉。”2016级工业设计专业高颖婕称何景浩为“男神老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何景浩的辅导下,学生的成绩由100分左右提升至125分左右,考研人数不断增加,成功率也不断上涨。“在我国设计专业排名靠前的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研究生中都有我们学生的身影。”何景浩说。

       “记得我们有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每天要坐大巴车跑到郑大西边的产业园。那段时间,何老师感冒了,说话声音都很明显能反映出身体的不舒适,但他还是一直陪着我们一起去,他担心我们会在路上出什么意外。”2014级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周昊说。

  层层比赛关

      为了让同学们开阔眼界,积累经验,何景浩经常带领团队参加国内外的设计类比赛。“因为比赛对课题范围、时间、质量上都有很高的要求,能促使同学们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何景浩说。 2017年3月,在何景浩的指导下,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田帆帆、宋杰、惠钰杰、李国清的作品《BACK HOME》(《回家》),从全球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IF设计“新秀奖”。

      据了解,在斩获全球设计大奖之前,田帆帆、宋杰等人就参加过许多软件类设计比赛,他们曾获得第九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暨第二届TCL杯中国好设计)工设组银奖、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河南分赛暨河南省青年APP大赛优秀奖和入围奖等荣誉。 “何老师把我们这些热衷设计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大集体,鼓励我们锻炼自己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比赛。他还经常教导我们要怀有‘不为了比赛而比赛,厚积薄发’的心态。课堂上的知识理论,加上实际的设计练习,让我们受益良多。”惠钰杰说。 “我想给他们一个宽松开阔的平台。”何景浩笑着说,“回想起一幕幕备战的画面,多次交流讨论,一起熬夜做设计,这些经历都成为我们之间最温暖的情结。我带着他们收集日常生活所遇问题,筛选可通过设计手段解决的部分。A4纸不知道用了多少包,设计稿不知道改了多少遍……大赛的路上满是这些学生坚实的脚印。”

浓浓师生情

     何景浩带领的团队处处都体现着“拼”的精神。由于工作量大、耗时长,何景浩把教室、餐厅、自己的家,都当成了团队工作的主要阵地。他常说,“做项目的时候就专心做项目,玩的时候就全心全意地玩。” “言传身教才是老师最该做的事情。”何景浩坚信独立思考和创新是艺术设计的基础。他经常在做个人项目的同时带着学生一起做,再将学生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和评析,在比较中帮助他们进步成长。

    “不轻言放弃,克服困难往前上”是团队的精气神儿。何景浩回忆,“我最难忘的是带着一个团队做‘仙草庄园’项目,到达目的地之后发现那里只有三个荒山头,而我们手上只有一个卷尺,测量工作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卷尺测量几乎不可能实现。仔细分析之后,我们把团队分成若干小组,花了一整天时间实地测量,荒山上遍布我们的脚印。” “我的梦想是让我的学生都能走向国内的知名研究生院校,现在已基本实现了。”

     如今,何景浩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在阿里巴巴、腾讯、搜狐、新浪等国内知名企业,都有我的学生,我为他们骄傲。但是我所做的不过是让他们越来越敢做而已。”他还创建了艺术设计学院的研究生交流群,从学业到就业,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共同探讨、互相帮助的平台。

  谦虚温润,亲切和善,何景浩宛如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滋润着越来越多的艺术之花,并已芬芳满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一种能量的传递,何老师言传身教,和学生们一样,一步一步走向更广阔的殿堂。

(大学生记者 张诗佳 王敏罡 张文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