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优秀教师 >> 正文

何景浩-捧清泉入怀 育菁英无声

发布者:曹再辉 [发表时间]:2022-03-17 [来源]:曹再辉 [浏览次数]:

何景浩,男,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从事设计思维、设计创新等教学指导工作。近年来,他带领学生参加iF奖、红点奖、红星奖、光宝(台湾)创新奖等国际、国内大赛。2018年6月,由何景浩老师所带领的“创新工坊”团队继2017年作品“BACK HOME”获IF奖后,又以作品“One-dimensional Internet seal”(一维码互联网印章)获Red Dot Award(红点奖)。

自2009年9月入职以来,何景浩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并获奖,辅导83名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考上研究生。面对成绩,他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主张与原则:学生有出路教育才对路。

为了让同学们开阔眼界,积累经验,他不断拓宽校外实践平台,经常带领团队参加国内外的设计类比赛。何景浩认为:“比赛往往对参赛课题的范围、时间、质量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这可以促使同学们更自主的学习。” 正是基于正确的实践教学理念,2018年6月,何景浩继荣获iF设计奖后,带领学生宋杰、李国清、魏为、李刚等“创新工坊”团队成员以作品“One-dimensional Internet seal” (一维码互联网印章)获Red Dot Award(红点奖)。

何景浩坚信言传身教是教师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他经常在做实践项目时,带着学生一起做,再将学生的作品和自己的成品进行对比和评析,助推他们的成长。“我带着他们收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筛选出可以通过设计手段解决的部分。有了好的思路,就让他们立即写下来,从不同角度出发去做设计,你看,像这样的设计稿不知道改了多少遍。”何景浩一边说一边还不忘修改学生的设计稿……

“何老师把我们这些热衷设计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大集体,鼓励我们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同时教导我们要怀着‘厚积薄发,不为比赛而比赛’的心态。他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理论,加上实际的设计练习,让我们受益良多。”学生惠钰杰说。

何景浩也坚信拼搏是团队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团队工作量大、耗时长,何景浩就把教室、餐厅、自己家都当成了团队工作的主要阵地。他常给学生说,“玩的时候就全心全意地玩,一旦做起项目就要一心一意。”回想一起熬夜做设计,一幕幕备战的画面,这些经历都是师生之间珍贵的记忆。

“当时我们的生产实习要求一个月,每天都要坐大巴车到郑大西区产业园。何老师是带队老师,感冒发烧,声音沙哑,都不缺席,坚持陪了我们一个月,保证了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安全地学习。”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周昊说。

何景浩不仅是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专业比赛路上的“引路人”,亦是他们考研路上的“护航人”。

“起初,有的同学考研,报考的学校没有选好,或者方向没有选对,就算很努力,考起来也比较困难;有的同学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的跟着身边的人考研,主动性不够……,于是我想能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一下。”何景浩谈起辅导学生考验的起因时说。

辅导过程中,何景浩发现制约学生考研成功的因素不单单是学习问题,择校的疑惑、心理因素、身体素质都对考研有很大影响。对此,他从教育部网站筛选出历年符合本校学生报考的院校及专业硕士点报考表,共享到学院网站供学生参考。根据学生不同考研目标,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提高择校的适合度和考研命中率。

景象浩淼,满园芬芳,谦虚温润、亲切和善的何景浩老师精心地捧起一抔抔泉水,滋润着越来越多的艺术之花,指引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更广阔的艺术设计殿堂!